文:任苙萍 (Anita Ren)
《世界經濟論壇》新近發佈一篇文章指出,鋼鐵和水泥等難以減排產業的脫碳需要部署新的和改進的碳捕獲和儲存 (CCS) 以及碳捕獲、利用和儲存 (CCUS) 技術。

碳氫化合物仍是主要能源來源
截至目前,全球能源需求很大一部分仍將來自碳氫化合物。為了實現淨零目標,全球 CCUS 技術產能必須在長期內大幅擴增百倍以上,才能在2050 年達到 40~60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並減少15%~20% 相關能源排放。
報告顯示,截至 2024 年,CCS 價值鏈中正在籌備的專案有 628 個,較前一年同期增長 15%,更是 2022 年的兩倍!達到 64 億美元——凸顯了提高對 CCUS 在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方面的認可度的重要性。
如果全球所有宣布的專案都能按計劃完成並滿載運行,到2030年每年可捕獲超過4.3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然而,要充分發揮 CCS 和 CCUS 的潛力,有三個關鍵要素至關重要。
藉樞紐模型建構 CCUS 協作專案
CCUS專案屬於資本密集投資,實施樞紐專案可讓多個產業參與者共享資源和基礎設施,減少個別的投資負擔和營運風險。
這種合作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的產業集中的地區尤其可行,能夠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捕獲和儲存解決方案。挪威、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在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多個樞紐正在建設中、部分樞紐更已搶先投入營運。
一個實際的案例是:連接波蘭和法國與北海和波羅的海儲存地點的二氧化碳網路展示了共享基礎設施的跨國合作。其中一個專案是捕獲二氧化碳並通過鐵路運輸至格但斯克,再從那裡運送至北海的儲存地點,預計將促進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機會。
創新資本投入 CCUS技術
CCUS 技術已發展得更具可擴展性和成本效益。這些進步的關鍵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穩定固體形式的礦化技術,消除了與傳統地質儲存相關的風險,同時實現了新的商業應用,例如,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融入混凝土和合成產品中。
Climeworks、44.01、LanzaTech和MCi Carbon是致力於此類創新的公司之一。從既定方法到創新方法,如直接空氣捕獲 (DAC)、基於藻類的捕獲和碳轉化,投資與規模運作和降低成本相關。
例如,「礦化過程」增強了二氧化碳與玄武岩和橄欖岩等礦物之間的自然反應。 Climeworks 的 DAC 系統將二氧化碳注入玄武岩進行永久封存,而 44.01 則利用橄欖岩加速礦物碳化,消除了複雜的地質基礎設施。
MCi 將二氧化碳融入建築材料,將碳嵌入基礎設施並支持循環經濟計畫。同樣,Lanzatech 利用微生物發酵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乙醇等有價值的產品,然後可以提煉成生物燃料和其他材料。
此外,阿美與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 合作開發的碳固化技術融入混凝土固化過程,能在混凝土本身內捕獲並儲存高達 20% 的二氧化碳。如此,可將混凝土固化過程從傳統的 28 天縮短至僅 1 天,既減少混凝土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將材料強度提高了 30%。
如果在預製混凝土產業全球推廣,這種方法每年可捕獲和回收多達 2.46 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消除全球 5,300 萬輛汽車的排放!
推動 CCUS 的支持政策框架
支持性政策框架對於推動 CCUS 技術、幫助各國實現氣候目標、促進就業和經濟成長至關重要。例如,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採用限額與交易模式來限制排放,最近的改革提高了碳價格以鼓勵 CCS 投資,而許多國家都設有碳稅機制。
自願性碳市場 (VCM) 則是另一個誘因。透過充當引導私人資本進入 CCS 開發的機制,VCM 有助於彌補當前成本與大規模部署所需投資之間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多公司、多部門的CCS+ 計畫旨在透過開發一套強有力的方法來測量、驗證和認可 CCS 活動中的二氧化碳去除量,進而擴大尖端氣候技術的規模。
「CCS 即服務」為CCUS奠基
順帶一提,「CCS 即服務」也已被企業廣泛採用,使排放者能夠透過支付捕獲的二氧化碳來避免前期技術投資,同時透過合作將捕獲的二氧化碳出售給工業用途來獲得額外收入。由於共享基礎設施,樞紐模式在降低私營部門投資風險和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挪威,全球首個跨境二氧化碳運輸與儲存設施「北極光」計畫因需求增加正準備進行第三次擴建;在英國,透過碳捕獲與儲存基礎設施基金的公共投資已宣布投資217億英鎊用於進一步支持CCUS計畫。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可以帶來巨大的成本效率。
資料來源: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3/carbon-capture-storage-essentials-uptake/